11月5日上午,全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暨產業扶貧資金“回頭看”業務培訓班在梅州興寧市舉行開班儀式,來自汕頭、河源、韶關、惠州等有脫貧攻堅任務的14個地級市扶貧辦(局)分管領導、資金項目資產管理業務科長和97個有脫貧攻堅任務的縣(市、區)具體經辦項目庫系統錄入和績效評價工作的業務骨干等共152人參加培訓。
培訓班學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全國績效評價暨資金項目管理業務視頻會議有關要求;為做好收官之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和產業扶貧資金“回頭看”工作,為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保障。省財政廳有關負責同志解讀了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有關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管理和直達監控工作要求,省扶貧辦有關負責同志解讀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和產業扶貧資金“回頭看”有關政策和工作要求。
據了解,自2016年開展精準扶貧脫貧工作以來,興寧市累計籌集各類幫扶資金6.16億元(其中:各級6.3.1財政資金3.52億元,幫扶單位自籌資金2.15億元,行業、社會扶貧等資金0.49億元),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5.77億元(其中:各級6.3.1財政資金已投入使用3.52億元)。全市貧困人口11168戶27654人均達到脫貧標準,58個省定貧困村達到出列標準,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工作目標全面完成,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等亮點紛呈。
產業幫扶富有特色
充分發揮“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示范帶動,推進“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光伏產業”“旅游扶貧”等扶貧模式,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種養產業。全市新培育引進農業扶貧龍頭企業40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76個、發展電商扶貧項目108個、發展旅游扶貧項目5個、光伏扶貧項目150個總容量11389KW,形成了東部茶葉蔬菜、北部油茶靈芝、南部無花果蜜雪梨、中部乳鴿養殖的產業扶貧格局,創建了“陳小鴿”“梅一客”“綠寶峰”“華唇塘”“新洲綠”等產業扶貧品牌。
就業幫扶積極有效
全市共舉辦轉移就業培訓班202期、培訓7630人次,推薦或轉移就業2872人。積極開拓公益性就業崗位,創辦“扶貧車間”“扶貧工作坊”,吸納在家貧困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積極實施“客家菜師傅”工程助力脫貧攻堅,帶動貧困勞動力參與餐飲服務增收脫貧。
“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實
全面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4198戶,確保貧困戶有安全住房。全面落實發放貧困戶子女就讀各階段生活費補助19169人次,發放率達100%。按照規定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額資助所有貧困人口購買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積極落實貧困人口大病救助。對16周歲以上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員全額資助購買新農保。
消費扶貧同步推進
全市共有12家農業(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入駐廣東扶貧館和東西部協作交易市場梅州館。已推薦48家企業(合作社)的82個產品進行了扶貧產品認定。加快“三專一平臺”建設,在廣州市天河南多次舉辦扶貧產品展銷活動,并在天河區車陂街道建立興寧市扶貧產品展銷中心。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全市共解決飲水安全項目122個、完成1379座農村公廁建設任務;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403公里;58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實現村級衛生站標準化建設;新建文體休閑活動場所205個,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黨建促扶貧成效明顯
大力實施“黨建強村”戰略,選優配強貧困村“兩委”班子;駐村第一書記和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黨支部直接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政治引領功能不斷強化。